应暴君请求,写下将近 12 年前的事,有关我是怎么跑去香港读大学的。记性不太好,不保证所有回忆都正确。

我是 07 年在湖北省高考的(暴露年龄了😅),那个时候出国留学,特别是大学本科就出国的人是很少数, 更不用说去香港读书了。明明香港已经回归了 10 年,但绝大部分人对香港一无所知,毕竟那其实是完全不同的资本主义社会。

那时的我也是一样一无所知,我对香港的了解仅限于小学初中喜欢看的各种 TVB 剧和电影,曾经真的以为香港有很多黑帮会在旺角街头火拼。

高考前不大记得是几月份,突然听说香港中文大学到我的中学来做宣讲会,有兴趣可以去听下了解下。 我这种很好奇的人当然就去了,毕竟我第一次听到香港中文大学的名字的时候,和绝大多数人一样疑惑“中文大学?只教中文?”

实际去听了宣讲会之后,才了解到港中大是综合型大学,所有正常大学该有的学院和系它都有的,但是是全港唯一一间有中文授课的大学。 没记错的话,当时中大的全球大学排名也是很靠前的,似乎和北大清华差不多。

再之后我并没有多想的完成了高考,当时的湖北省是出了分数才填志愿(现在如何我不知道)。

在选择学校的时候,又想到了香港的大学,具体查了一些信息后发现:

  • 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是用高考分数直接填写提前批志愿即可。也就是说如果成功录取,后续的第一第二志愿就不再录取;而如果提前批没有录取成功,也还是可以正常继续第一第二志愿的录取。
  • 香港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除了使用高考分数外,还需要参加一次面试,再综合考虑是否录取。

也就是说,需要面试的学校算一次机会,提前批算一次机会,普通国内大学又是一次几号,总共有三次机会呢!这等好事当然要好好利用。

所以当时我妈让我去参加一下香港大学的面试,香港浸会大学因为面试时间太晚以及面试地点太远(应该不在武汉)放弃了。这算是人生第二次的面试经历。 Well,表现很差劲吧大概,面试是全英文,一个小组讨论话题的形式,毕竟我英语本来就很一般,这种讨论啥的也经常没什么主见。之后我就一直处于 Waiting List 上。最终也是没有录取成功的。

当然,提前批把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都填上了,虽然城市大学写在第二位也不大可能录取。另外在填写具体学系的志愿的时候,都是只需要填写商学院/理学院/工学院/文学院这几个大的分类,因为真正的系是在过完第一年的时候再具体申请的。当时香港的中学还是七年,大学是三年制。

申请完提前批,再去认真研究国内普通的名校,最好的情况去复旦或者上海交大,因为一直都挺喜欢上海的。最差的情况是留在武汉,武大华工任选。

在高校咨询日的时候拿着分数分别去问过复旦和上海交大的摊位老师。复旦的人很拽地说你这个分数还差一点可能录取不了(后来看统计分数线我完全可以录取)。 上海交大的老师就极度热情,说一定可以录取,为了保险起见,可以先填一个容易录取的工商管理专业录取,入校之后再转系。 说到最后老师热情地和我握手再见,说道“期待新学年在校园里见到你~”

在决定了如何填写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的当下,正要回家的时候,我接到了一个电话,一口比较生硬的普通话告诉我,

恭喜你,香港中文大学这边愿意录取你,但是英语成绩不够(要求至少130,我只有125),所以没有奖学金。 另外第一志愿商学院人已经招满了也没有办法录取,第二志愿的理学院可以录取,你愿意吗?

好的,我愿意。

我永远记得这一个时刻,我一个人做了自己人生中至今为止最重要的决定。 当然有父母在身边~

挂了电话才告诉父母,我答应了香港中文大学,不过可惜没有拿到奖学金,你们会出钱的吧?😂

Well,我在还没有递交普通的第一第二志愿申请的时候已经成功录取了!之后还是照原计划填写递交了志愿申请,只能对那位热情的交大老师说抱歉了。

最后吹一下我的母校香港中文大学,我非常喜欢了~ 毕竟青春都在这儿了~ 整个人也从这里迅速成长了,大概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完全接受了自己很平凡,因为见过了太多耀眼的人有趣的人可爱的人。然后,有了一种到哪里都可以独立生存下去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