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inal link: https://www.douban.com/note/128576759/

自我介绍这种东西,大概是这个世界上被最多人写过,就算同一个人也写过很多次不同版本的东西。或长或短,或简单或复杂,总之就是最free的topic。

但是啊,竹子我从来都不喜欢写。原因很简单,其实我不了解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也从来不觉得我说几句话,别人就真的能了解我。

 

去参加什么活动第一件事就是被要求自我介绍,这种时候一般人肯定是从“我叫XX,X年级,来自XX系”开头,但是这只不过是一个人的属性而已。如果是我的话,说到这里就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但是活跃或者说开朗一些的人,就会继续说,“我来参加是因为…….blablabla…..”。然后,就是这些说了多余的话的人更容易被人记住。所以你说了什么话,就表示你是什么样的人吗。

事实是,这个世界更衷情于会推销自己的人。

 

从高三开始,每次面试之前,不管什么的面试,我都会特别紧张。但是唯一能准备的基本上只有自我介绍。

高三的时候,参加武大自主招生,小语种的。当时抱着极大的希望可以被法语系或者德语系录取,然后就可以不用参加高考了。不过竹子当时完全没有接触过除英语以外的外语,当然大部分人都是那样。所以,考试的重点还是英语。

口语考试可以算是我人生中第一次面试。两位考官,三个考生一组,每组半个小时。在考场外面等的时候,顺便认识了一下同组的另外两个女生。完全出乎我意料的是,原来她们都认认真真地准备了一大段自我介绍。那时的我觉得,自我介绍的话,随便说说就好了。结果可想而知,我大概只说了半分钟就没话讲了。但是另外两位,每个人都说了至少一分半钟。于是有种挫败感,后面的讨论什么的也没怎么发挥好。后来我觉得自己的确够傻叉的,口语考试当然是说得越多越好啊。

嘛,很遗憾,最终我还是没能直接被录取,因为听力和口语各差5分。

这是我第一次的【自我介绍】的教训。

 

大学之后,大大小小参加过几次面试。虽然有绞尽脑汁好好想过自我介绍,但是还是全部失败。失败的结果就是越来越害怕面试。到底面试官是如何在面试的时候看穿一个人的,我一直对此很感兴趣。

高中的时候有段时间经常看CCAV-2的一个叫《绝对挑战》的节目。节目内容就是几个选手被派一项限时任务,是真刀真枪的企业招聘过程。我最喜欢看的是,最后资深人力资源顾问对参赛选手的点评。所以,当初很想学心理学,轻易地看穿别人什么的好爽。但是在图书馆找到一本什么心理学导论,看了一页之后就看不下去了。

 

看过很多友邻写的自我介绍,只不过罗列了所有自己喜欢的东西而已。所以一个人的兴趣爱好代表了一个人吗。

我应该属于博爱及好奇心飘忽型,什么都喜欢一点,但是容易厌倦。没有什么能让我认真喜欢很久很久。以前喜欢的东西,经过了漫长的时间的考验之后,现在都喜欢不起来了。喜欢过的电影,喜欢过的书,喜欢过的小说,从来不会重新温习。唯一看过第二遍的电影是《色 戒》吧。因为第二次是朋友花钱请我陪她看,结果我中途还睡着了。

所以没有特别的兴趣爱好,是否我这个人就只有空壳了呢。

只不过近期沉迷二次元,但是不知道会持续多久。 宅属性,就是天生的惰性以及不擅社交。 腐属性,就算看再多的戳屁眼动漫,我也还是知道我不弯啊。

转念又想,其实在网络世界的话,想认识喷油都是从共同爱好开始。有共同爱好才有共同话题,才能引起共鸣。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是嘛。

【你并没有那么多的观众,就不要活得那么累了】

我知道在意别人的看法是件很傻逼的事,但是我就是经常甩不掉某些负面想法。其实谁管你啊! 所以我一直欣赏那些潇洒毫不做作的人,喜欢那些总是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的人,希望能成为一个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的人。

 

【 Life is unfair, kill yourself or get over it.】

吾辈没有什么黑历史。状态跌到谷底有过几次而已,初中一次,高中两次,大学至今为止也有两次。每次即使难过到极点,鸭梨大到极点,也从来没想过自杀。因为人家怕疼啊,也不要像跳楼那样死得好难看。

要自杀,也要学my little airport在北欧冻死。不如冻死。死在雪里。死在一片纯白里。

自杀很需要勇气。如果没有勇气自杀,就别唧唧歪歪地叫苦叫累,谁不是这么活着。其实活下去需要的勇气应该更大。所以说,活下去我都不怕,我还会怕死吗。

我更不想看到没勇气自杀就自残的人。每次看到自残什么的,我真的真的会觉得特别心疼,甚至觉得那些痛是痛在自己身上一样难受。如果真的有心理障碍,请及早去看心理医生。

大一暑假刚开始,我宅宿舍宅了一整个月,连出房间去趟厨房都不怎么愿意,因为怕遇到认识的人。自己在宿舍天昏地暗地难受过,最后发现自己这样毫无意义。

大三第一个学期,我前所未有的焦虑。终于有天晚上失眠,半夜打电话给老妈,聊了两个多钟头。然后自己面对所有的焦虑的时候,其实咬咬牙也就过去了。原来,也没什么。

bbr在Child Psychology里说,I’d made my point and it was time to move on. 于是,你总可以找到那个move on的time。

 

泥巴,是小学时候的外号。现在没有人这么叫我了。现在叫我竹子就好了。在豆瓣我也喜欢另外一位叫竹子的友邻。

 

『始终觉得生活是流动的、永不休止的,只是有时我是站台,审视往来的人群,有时候我是列车,追逐下一个风景。』

昨天在朋友的blog里看到的这句话,觉得这个说法很好。

更多时候我习惯作为站台的存在。只是静静看着来往的人群。想像他们是什么样的人,有着怎样的朋友,过着怎样的生活。偶尔会想成为列车,看看别处的风景,然后成为另一个站台,继续看着来往的人群。

 

总觉得要有第十点才是十全十美。 经常在想,网络上,我好像是在扮演另一个自己。

 

这样的【自我介绍】能叫【自我介绍】吗。

就算看完这十条,应该也还是无法了解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因为我自己都不了解,我所了解的自己大概只是真正的自己的一小部分。